概要: A.国马足以行军 B.是勤民以自封也 C.至于今处郧 D.一国弃之如遗迹焉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子常必亡”依据一项是( ) ①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 ②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 ③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 ④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 ⑤无礼不顾甚于成、灵 ⑥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且见微知著,从与令尹的交谈中看出对方一心聚敛必然招致百姓怨恨,楚国面临着亡国之灾。 B.斗子文因恤民而家无储粮,楚成王依朝廷常例送他肉和粮,并多次要给他增加俸禄,子文却避而不受。 C.子常身居高位,不能辅佐国君富民兴国,反倒聚敛不已,致使民心离散、民怨沸腾,终被百姓
《国语·楚语|斗且廷见令尹子常》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A.国马足以行军 B.是勤民以自封也
C.至于今处郧 D.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子常必亡”依据一项是( )
①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 ②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
③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 ④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
⑤无礼不顾甚于成、灵 ⑥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且见微知著,从与令尹的交谈中看出对方一心聚敛必然招致百姓怨恨,楚国面临着亡国之灾。
B.斗子文因恤民而家无储粮,楚成王依朝廷常例送他肉和粮,并多次要给他增加俸禄,子文却避而不受。
C.子常身居高位,不能辅佐国君富民兴国,反倒聚敛不已,致使民心离散、民怨沸腾,终被百姓抛弃。
D.斗子文的智慧在于懂得为政庇民之道,不靠勤民取富,不但深得成王厚遇,而且福及子孙后代。
17.将下面的文言文中划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
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译文:
(2)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译文:
7.A(羞,送给,从上下文看,羞辱不合文意。)
8.C(两个“而”字都表转折关系;A项两个“之”字,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用作提宾标志;B项两个“其”字,前者是代词,代“子常”,后者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D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前者表比较,后者表对待)
9.A
10.B(③是斗子文与人对话时自述其志,故不能做“子常必亡”的证据。⑥是子常的结局)
11.B(打了一个时间差,“常例”是成王“羞子文”后才形成的。)
17.(1)城里有一个去集市喝醉了酒回家的老人。(2分)
(2)我是你的父亲,对你难道不慈爱吗?我醉了,你却在路上捉弄(折磨)我,这是什么道理?(3分)
译文:
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财物、名马而致富。
(斗且)回家对他的弟弟说:“楚国大概要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难了!我拜见令尹,令尹问如何聚敛财物,就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