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爸爸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他,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
《刘向说苑|贵德|于定国》“东海孝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爸爸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他,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她就借病辞去官职。
16.翻译下列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5分)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也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
(1)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译文:
(2)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
译文:
11.C 12.D 13.B 14.A 15.C
16.(1)介之推母亲说:“你何不也去求赏赐呢?”介子推说:“(知道是);罪过而去效法他们,那罪过就更重了。”(2)介子推说:“语言,原来是用来表白自身的行动的。自身将退隐,还用得着表白吗?”他的母亲说:“你能这样,我和你一起隐居吧。”
译文: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郡下邳县人。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又升为郡里的狱官副佐。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郡中触犯法网的人,经于公判决的,都不敢隐瞒真情。东海郡中百姓在于公活着时就为他建立了生祠,名叫“于公祠”。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母特别恭谨,她的婆母想要她改嫁,她始终不肯答应。她的婆母告诉怜人说:“这孝顺媳妇侍奉我很是恭谨,我哀怜她没有子女,守寡的日子很久了,我年纪老了,怎么能长久地拖累年轻人呢?”后来,她的婆母自已吊死了。婆母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我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孝妇辩解说她没有杀死婆母,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治罪,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报送上级官府。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母十年并以孝敬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母。太守不听他的意见,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太守后来终于杀了孝妇。此后,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此,卜卦寻问枯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应当处死,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于是新任太守就杀牛为牲去祭奠孝妇的坟墓,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亲自到坟前祭奠。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当年五谷丰登。郡中的人因此更加敬重于公。于公修建房屋住宅,对工匠说:“替我把门修造得高高大大的,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到了他的儿子于定国,果真被封为西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