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3分)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3分) (3)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4分)4.【答案】C【解析】认为……是低贱的,轻视,意动用法。5.【答案】A【解析】④要有人才首先要有善于发现人才并重用人才的国君,⑥表现子路的疑惑,引起孔子所说重视人才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中的论述。6.【答案】B【解析】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7.【答案】(1)君
刘向《说苑•卷八•尊贤》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3分)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3分)
(3)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4分)
4.【答案】C
【解析】认为……是低贱的,轻视,意动用法。
5.【答案】A
【解析】④要有人才首先要有善于发现人才并重用人才的国君,⑥表现子路的疑惑,引起孔子所说重视人才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中的论述。
6.【答案】B
【解析】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
7.【答案】(1)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2)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3)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
【解析】注意第一句的定语后置,第二句的被动句式,第三句的“之所以”。
【参考译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
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得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