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D.宣宗在位的时候,杨荣曾经说蹇义的坏话,皇帝也认为杨荣不正直,蹇义却反过来为杨荣辩解。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 (2)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1.【思路点拨】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答案】B【解析】根据上下文语意,“因”应译为沿袭。2.【思路点拨】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明确筛选指向;抓住中心句、中心词;回到原文,留心陷阱。【答案】C【解析】②句是说蹇义做事谨慎;⑤句是说蹇义上奏能合皇上的口味。3.【思路点拨】弄清题干要求,判断各选项正
《明史•列传第三十七|蹇义列传》,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D.宣宗在位的时候,杨荣曾经说蹇义的坏话,皇帝也认为杨荣不正直,蹇义却反过来为杨荣辩解。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
(2)其后诸帝因以为制。
1.【思路点拨】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答案】B【解析】根据上下文语意,“因”应译为沿袭。
2.【思路点拨】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明确筛选指向;抓住中心句、中心词;回到原文,留心陷阱。
【答案】C【解析】②句是说蹇义做事谨慎;⑤句是说蹇义上奏能合皇上的口味。
3.【思路点拨】弄清题干要求,判断各选项正误时一定要找到可靠的依据。不管是归纳内容要点,还是概括文章中心,其信息来源都是文段内容,只有在文章能找到依据的才能判其正确,否则,是错误的。
【答案】D【解析】杨荣诋毁蹇义应是仁宗在位的时候。
4.【思路点拨】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帝号、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以照录保留,不必翻译。
【答案】(1)皇帝有什么事要指示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能婉转地传达皇上的意思。(2)这以后各个皇帝沿袭下来以它作为形制。
【解析】注意关键词“辄”、“委曲”、“因”、“以为”的翻译。
【参考译文】
蹇义,字宜之,巴人,起初名叫蹇瑢。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上奏论事合乎皇帝的意旨。皇帝问他:“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瑢叩头不敢回答。皇帝赞赏他的诚实厚道,替他改名叫“义”,亲手书写赐给他。任满三年应当提升,皇帝特地命他任满九年,说:“我将要用蹇义。”于是早晚服侍在皇上的左右,小心谨慎,从没有忤逆触犯过龙颜。惠帝即位后,推想太祖的意思,越级提拔蹇义为吏部右侍郎。
蹇义永乐二年兼任太子詹事。皇帝有什么事要指示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能婉转地传达皇上的意思。皇上与太子都爱惜倚重他。七年,皇帝巡视北京,任命蹇义辅助皇太子代为处理国事。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事国政都倚仗他办理。当时前朝旧臣被用为亲信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与蹇义齐名,朝廷内外称之为“蹇、夏”。
仁宗登位,蹇义、夏原吉都以元老的身份被朝廷内外所信任。皇上念及蹇义在代理国事期间的旧功劳,尤其厚待并倚重他。蹇义对待原吉特别优待,然而过于周到谨慎。杨士奇曾在皇帝面前对蹇义说:“为什么这样谨小慎微啊?”蹇义说:“恐怕鲁莽从事成为以后的忧患罢了。”皇帝认为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杨荣曾经说蹇义的坏话。皇帝(听了这些话)认为杨荣不正直。蹇义叩头说:“杨荣没有其他的意思。即使左右有说杨荣坏话的,希望陛下慎重考察。”皇帝笑着说:“我本来就没有相信。”宣宗即位,对蹇义委任托付更加深重。当时正修筑献陵,皇帝想遵照先帝遗诏从事勤俭节约,以此事询问蹇义、夏原吉。两人竭力赞同说:“圣上的意见高瞻远瞩,出于至孝,是千秋万代的利益所在。”皇帝亲自参加规划,三个月就建成献陵,宏伟壮丽不如长陵,从那以后各个皇帝沿袭下来以它作为形制。等到世宗营造永陵,才渐渐崇尚奢侈。
英宗即位,蹇义斋戒值夜得了病。皇上派医生前去探视,问他想说些什么话。他回答说:“陛下刚继承帝位,希望谨守祖宗的成法,始终不违背罢了。”不久就去世,终年73岁。赠官太师,谥号忠定。蹇义为人朴实正直,对待父母兄弟孝顺友爱,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从没有一句话伤害别人。杨士奇常常说:“张咏不以身外玩物矫饰自己,傅尧俞待人以诚信,范景仁待人不设心机,(这些优点)蹇义同时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