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我似醒了。正午骄阳下,悄峙着葱碧的孤山。妻和小孩早都已回家了,我也懒懒的自走回去。一路闲闲的听自己鞋底擦沙的声响,又闲闲的想:“卖甘蔗的老吃甘蔗,一定要折本!孩子……孩子……_ 四,十四。 【赏析】这一组文章包括5则,写于1924年(选自《燕知草》)记述作者在杭州西湖边小楼居住时的所见所感所思,除《楼头一瞬》一则稍长外,其余4则都是短章,它们从或一角度,描述了春天西湖山水之美,抒发了惜春的惆怅之情。 《春晨》一则,记述作者入居湖楼后的第一个早晨的观感。耳际再不闻沉厉的厂笛和慌忙的校钟,唯有聒碎妙闲的鸟声一片,霉那间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一种今日得宽余的感觉油然而生。夜来一场春雨,山上原先犹满缀绛紫色小蕊的桃花,便变成“半株绯赤的繁英了”。在日常忙迫的生活中,人们往往不会明显地感到春天什么时候来到了自己身边,什么时候又匆匆地走了过去,只有身心都感到完全自由的情况下
俞平伯《湖楼小撷》赏析,标签:诗词赏析范文,http://www.laixuea.com我似醒了。正午骄阳下,悄峙着葱碧的孤山。妻和小孩早都已回家了,我也懒懒的自走回去。一路闲闲的听自己鞋底擦沙的声响,又闲闲的想:“卖甘蔗的老吃甘蔗,一定要折本!孩子……孩子……_
四,十四。
【赏析】这一组文章包括5则,写于1924年(选自《燕知草》)记述作者在杭州西湖边小楼居住时的所见所感所思,除《楼头一瞬》一则稍长外,其余4则都是短章,它们从或一角度,描述了春天西湖山水之美,抒发了惜春的惆怅之情。
《春晨》一则,记述作者入居湖楼后的第一个早晨的观感。耳际再不闻沉厉的厂笛和慌忙的校钟,唯有聒碎妙闲的鸟声一片,霉那间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一种今日得宽余的感觉油然而生。夜来一场春雨,山上原先犹满缀绛紫色小蕊的桃花,便变成“半株绯赤的繁英了”。在日常忙迫的生活中,人们往往不会明显地感到春天什么时候来到了自己身边,什么时候又匆匆地走了过去,只有身心都感到完全自由的情况下,才会惊喜自然界万汇百物的变化。。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宋朝诗人陆游62岁时受皇帝召见在临安所作《临安春雨初霁》中的两句,它以清亮的音韵,流转的笔致,极为生动地写出春雨初晴的明媚风光,诗句充满动感,使人浮想联翩。此处引用,十分得当,一样的写春天的杭州,一样的写小楼听雨,相似的场所和情景,产生相似的情怀,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是陆游的那首诗主要是抒发一个久客京华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又深含着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统治当局失望的心情。俞平伯当时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员,自然没有陆游那种宦海浮沉的感慨,他只是从桃花雨后骤开的情景中,看到大好春光不仅去也匆匆,来也是匆匆。历代文人墨客总是从落红成阵的景象中,抒发伤春惜春的怅惘之情,俞平伯不落前人窠臼,面对“翩翩而集”的春光,他感到大自然变化之快,因而惜春之情油然而生,他写道“何必待委地沾泥,方始怅惜绯红的妖冶尽成虚掷了呢”?真正珍惜春天,珍惜时光,就要从早开始,如果到了落花委地沾泥方始帐惜春光易逝,那就晚矣。这里显示了他的积极进取精神,与旧文人那种伤春悲叹的异趣。
第二则《绯桃花下的轻阴》,作者用重彩浓墨,描述了桃花和轻阴这“湖上春来时的双美”,“桃花仿佛茜红色的嫁衣裳,轻阴仿佛碾珠作尘的柔幂”,既细腻地描绘了西湖春来的美景,同时又委婉地吐露了自己惜春的情怀,正是这种独特的创作个性,使得俞平伯的早期小品散文,与周作人的隽永、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朱自清的真挚清幽不同,显示出一种绵密的风致。
“春归一度,已少了一度。明年春阴挽着姐妹们的蘋红的手重来湖上,你们可不是今年的你们了,它们自然也不是今年的它们了。一切全都是新的。”表面看,“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从革命的眼光看,“一切全都是新的”,作者在这里把爱惜时光、珍重人生的思想,提高到关于自然、关于人类发展的一个革命性的哲学命题。它冲破了封建时代“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僵死的传统观念,焕发着“五四”新文化工作者发展变革的思想光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