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17世纪文学·弥尔顿

    时间:10-14 10:26:0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外国文学阅读:8193

    概要:在英国古今诗人的排行榜上,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1608-1674)的名次仅次于莎士比亚,而排在所有诗人之前。就17世纪而言,弥尔顿所代表的英国文学与风行一时的法国古典主义不同,他真正继承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又开启了启蒙运动的先河,具有重要历史功绩。就文学成就而言,三百多年以来,大浪滔沙,但弥尔顿的声名和他的作品一样不朽,并影响到了整个世界。1608年,弥尔顿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公证人家庭。他的父亲富于激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年轻时曾从天主教改信进步的新教,以致于被逐出家门。同时,他在古典文学方面颇有造诣,在音乐方面成就更高,有曲谱传世,常在家中举办文艺界人士的聚会。小弥尔顿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幼受庭训,耳濡目染,从小就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0岁时,父亲为他聘请了一位思想进步的家庭教师,使他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染。1620年前后,弥尔顿进入当时最好的中学--圣保罗学校读书,刻苦攻读拉丁文、希腊文、希伯莱文、法文、意大利文、英国文学和历史、地理等课程,这里的老师博学而又开明,培养了小弥尔顿勤奋治

    17世纪文学·弥尔顿,标签:外国文学知识,http://www.laixuea.com

      
      在英国古今诗人的排行榜上,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1608-1674)的名次仅次于莎士比亚,而排在所有诗人之前。就17世纪而言,弥尔顿所代表的英国文学与风行一时的法国古典主义不同,他真正继承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又开启了启蒙运动的先河,具有重要历史功绩。就文学成就而言,三百多年以来,大浪滔沙,但弥尔顿的声名和他的作品一样不朽,并影响到了整个世界。
      1608年,弥尔顿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公证人家庭。他的父亲富于激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年轻时曾从天主教改信进步的新教,以致于被逐出家门。同时,他在古典文学方面颇有造诣,在音乐方面成就更高,有曲谱传世,常在家中举办文艺界人士的聚会。小弥尔顿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幼受庭训,耳濡目染,从小就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0岁时,父亲为他聘请了一位思想进步的家庭教师,使他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染。1620年前后,弥尔顿进入当时最好的中学--圣保罗学校读书,刻苦攻读拉丁文、希腊文、希伯莱文、法文、意大利文、英国文学和历史、地理等课程,这里的老师博学而又开明,培养了小弥尔顿勤奋治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一生中,弥尔顿对这所学校、这些老师,一直心怀感激。
      16岁时,弥尔顿进入剑桥大学的基督学院,他厌恶那些经院式的课程,但在拉丁文和诗作方面崭露头角。1629年的诗歌《圣诞清晨歌》是他的成名作,此诗文辞清丽、韵律铿锵、想象力丰富,代表了他初期的诗歌风格。次年的《莎士比亚碑铭》则展现出他在文学上的远见卓识,在其他人轻视莎士比亚时,弥尔顿看到了这位刚刚去世不久的大戏剧家的不朽价值。
      1632年,弥尔顿获得了硕士学位。因为当时的英国教会日趋腐败,他不愿同流合污,所以在选择志向时,他拒绝去当牧师,宁可回家继续求学。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在伦敦郊外和温莎附近的霍顿隐居六年之久。在这时,他立下鸿鹄之志,要创作一首堪和荷马史诗比肩的伟大诗篇,而他有句名言:“谁要希望自己能成功地写出值得称赞的诗作,就得自己成为一首诗。”为了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他博览群书,学究天人,将文、史、哲和各种艺术冶为一炉,出于练笔的需要,他也创作了一些中短篇诗作:《快乐的人》、《沉思的人》、《科马斯》和《黎西达斯》。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1638年,弥尔顿前往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意大利游历,一路与当地的文人墨客唱酬,名声大噪。他还专程拜访了处于天主教囚禁中的伽利略,被后者的精神力量所鼓舞。翌年,是英国的多事之秋,闻之革命即将爆发,弥尔顿中止了计划中的希腊之行,毅然返国。他满怀爱国热情地说:“国内同胞今天正在为自由而战,我不该这样悠哉游哉,逍遥国外。”
      波澜壮阔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作为一介书生的弥尔顿自觉地让位于作为革命斗士的弥而顿,他以笔为剑,在宗教方面攻击主教制,在政治上攻击暴君专制,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当时报纸杂志还不发达,最有效的宣传工具是小册子,他在1641年写下的《论英国教会的教纪改革》、1642年的《论教会必须反对主教制》、1643年的《论离婚的必要性》和1644年的《论出版自由》,博古论今,慷慨陈词,宛若一枚枚重磅zha弹,动摇了封建制的思想基础,在当时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649年,革命阵营将国王查理一世推上断头台,宣布成立共和国。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全欧洲为之震动,舆论大哗。当时克伦威尔革命政府邀请弥尔顿担任外文秘书一职,弥尔顿欣然从命,为匡正舆论,用拉丁文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捍卫共和政府,与逃亡欧洲大陆的保王党展开论辩。《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1649)一文旁征博引,证明人民有权废除甚至处死暴君。《为英国人民声辩》(1651)和《再为英国人民声辩》(1654)驳斥所谓犯上弑君的指控,维护共和体制。后来,恩格斯高度评价弥尔顿,说他是“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然而,因劳累过度,弥尔顿双目失明。1658年克伦威尔逝世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封建势力积极准备卷土重来,革命者纷纷逃亡,已经没有人敢于站出来为革命辩护了,就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下,弥尔顿不顾自己又瞎又病,在复辟迫在眉睫的时刻毅然发表了最后的小册子:《建立自由共和国的捷径》。这说明,弥尔顿是唯一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勇士,是绝不妥协的民主革命派。

    [1] [2] [3]  下一页


    Tag: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知识语文学习 -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