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2、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2、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3、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散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极具特色的语言。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本文的结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
初中语文:《云南的歌会》说课稿,标签:说课评课范文,http://www.laixuea.com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基于对教材的这种认识,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3、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散文的特点,品味文章极具特色的语言。
2、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本文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情感。
3、初二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而且我们江南的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可能存在陌生感,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2、品味本文精妙的文笔,学习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
教学难点:
1、场面描写的不同手法、环境描写的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二、说教法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1、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2、教学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按照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文章围绕云南的歌会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唱情景,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会的特点。还要把握不同场合的歌唱又怎样的特色。在写作方法上,不同的内容是怎样表现的。画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赏的语段,通过反复研读,及比较阅读体会文章写法和语言上的特色。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课外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在拓展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彩云之南是我国的哪个省吗?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而且几乎每个民族都能歌善舞,甚至有人说他们“会说话的都会唱歌,会走路的都会跳舞。每逢集会或节目,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岁月在变,不变的是他们的民族气息。今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美妙抒情的笔触,去领略云南民歌的风采。www.laixuea.com
【开课激趣,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走近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