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庾衮,字叔褒,事亲以孝友闻”阅读答案(附翻译)

    时间:01-21 04:02:00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8128

    概要: (2)未知所以拜也。夫拜人之亲者,将自同于人之子也,其义至重,衮敢轻之乎? 参考答案:4. C (显:显达。)5. B (③说瘟疫后,兄弟平安无事,④说为人恭敬,⑤无关“事亲”。)6.A (应是开始怀疑瘟疫是否传染。)7.(1)二哥庾毗又病情危险,疠气正严重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都离开家,暂时留宿外地。(大意2分,“殆”、“炽”“次” 各1分。) (2)我不知道行拜的缘由啊。对人家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那种义是很重的,我哪敢小看这件事呢?(大意2分,“所以”、“其”“轻” 各1分。) 参考译文:庾衮,字叔褒,以侍奉父母孝敬友爱亲人而受人称许。咸宁年间发生大疫,他的两个兄长都死于疫病,二哥庾毗又病危,疠气正严重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都离开家,暂时住在外地,惟独庾衮留下来不离开。于是亲自伏侍照顾二哥,昼夜不休息

    “庾衮,字叔褒,事亲以孝友闻”阅读答案(附翻译),标签: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知识,http://www.laixuea.com
     (2)未知所以拜也。夫拜人之亲者,将自同于人之子也,其义至重,衮敢轻之乎?

     

    参考答案:

    4. C (显:显达。)

    5. B  (③说瘟疫后,兄弟平安无事,④说为人恭敬,⑤无关“事亲”。)

    6.A (应是开始怀疑瘟疫是否传染。)

    7.(1)二哥庾毗又病情危险,疠气正严重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都离开家,暂时留宿外地。(大意2分,“殆”、“炽”“次” 各1分。)

      (2)我不知道行拜的缘由啊。对人家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那种义是很重的,我哪敢小看这件事呢?(大意2分,“所以”、“其”“轻” 各1分。)

     

    参考译文:

    庾衮,字叔褒,以侍奉父母孝敬友爱亲人而受人称许。咸宁年间发生大疫,他的两个兄长都死于疫病,二哥庾毗又病危,疠气正严重的时候,庾衮的父母和几个弟弟都离开家,暂时住在外地,惟独庾衮留下来不离开。于是亲自伏侍照顾二哥,昼夜不休息,在这中间又抚着两位亡兄的灵柩,致哀不止。像这样十多旬后,疫病流行的情势已经停止,他的家人才返回家中,庾毗病也好了,庾衮也没有什么毛病。乡亲们都说:“这人真是不同寻常,能够坚守他人不能坚守的岗位,能做他人所不能做的事情。”开始怀疑瘟疫是否传染。

       庾衮以慈爱之心抚育兄长的遗孤,以仁爱之心侍奉寡嫂们,对他们凡事多加优待,并教给他们做人的正道,让年幼的人忘记自己的孤独。把家里的老宅给了他大哥的儿子庾赓、庾翕。在庾翕死的时候,庾衮哀怜他早早就没有父亲的孤苦,伤痛他虽成人却未娶妻的不幸,就抚柩大哭,那种悲伤之情连过路的行人都为之感动,听到他的哭声的人没有不落泪的。碰上荒年,他家的野菜汤中一点米粒都没有,他的门人要给他送饭来,他总是说已经吃过了,也就没人敢送来。又与乡人一起进山采拾橡子,按道路艰险、平坦分开,按长幼排出序列,把容易去的地方让给别人,自己选择难处。当初,庾衮的伯父叔父们都显贵有势,只有他的父亲独自过着清贫的生活。庾衮亲自种庄稼,来获取供养亲人的东西,他做事勤勉认真,和弟子们一起树篱笆,跪在地上接受篱笆条。有人说:“现在隐退在家,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过分的恭敬?”庾衮说:“因隐退和显达的变化而改变志节,这不是君子的志向。”

    庾衮曾经和兄长们拜访同乡陈准兄弟,兄长们把陈氏兄弟当作朋友,都对他们的母亲行拜礼,惟独庾衮不拜。陈准的弟弟陈徽说:“你为什么不拜见我母亲呢?”庾衮说:“我不知道行拜的缘由啊。对人家的父母行拜礼,就将自己等同于人家的孩子,那种义是很重的,我哪敢小看这件事呢?”最终没有行拜礼。陈准、陈徽感叹道:“你是明达耿直的人,你如果掌管国事,一定会是国家的栋梁!朝廷现在正在征聘贤人,你实在应当前往。”于是乡里推荐他,察举他做孝廉、秀才,他操行纯洁,没有污点,始终都不改变自己的志节,世人就称他为“异行”。 元康末年,颖川太守征召他做功曹,将(官家)的车子装饰一新来迎接他,庾衮婉谢辞退公车,请求自己徒步进入郡里,奉命而来的差役就强拉着他上了车,送到功曹居住的地方。不久庾衮又自己叫车找地方住了下来,外表虽然恭敬但神情上却有不可动摇(不为官)的神色。太守知道不可以让他改变,就给予庾衮丰厚的礼物,然后遣他回去了。  


    上一页  [1] [2] [3] 


    Tag: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知识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