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慷慨意气 武毅犷厉”——读李益的边塞诗

    时间:10-14 10:26: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诗词赏析阅读:8360

    概要:【作者】肖旭大历年间(766一779)经济一度繁荣,政治上呈现出一些升平的迹象,于是一批诗人刻意模仿盛唐之音,后人称他们为“大历十才子”。十才子的诗对社会动乱和人民的苦难较少反映,他们依附杖贵(如驸马郭暖),出入公侯之门,以诗歌互相酬唱或呈赠达官贵人。他们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擅长律诗,追求声律和对仗的工整,崇尚齐梁的绮丽诗风,但缺乏艺术的创造力。 十才子之一的李益过了十年戎马生涯,所写边塞诗广泛流传,乐工常常被诸管弦。唐宪宗召为秘书少监。有《李君虞集》。李益的诗歌题材广泛,有边塞诗、宫怨诗、怀古诗、怀乡诗、闺怨诗等等,如大家熟悉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宫怨》、《江南曲》等,都是情真意挚的上乘之作。当然,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还是边塞诗,尤其是七言绝句,其境界之蕴藉,语言之隽美,音韵之流畅,确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是时大历诗坛中衰,白居易尚未登上诗坛,李益却以其风姿独具的“抑扬激厉悲离之作”驰骋其间。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称道:“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城闻笛》诸篇

    “慷慨意气 武毅犷厉”——读李益的边塞诗,标签:诗词赏析范文,http://www.laixuea.com
    【作者】肖旭

    大历年间(766一779)经济一度繁荣,政治上呈现出一些升平的迹象,于是一批诗人刻意模仿盛唐之音,后人称他们为“大历十才子”。十才子的诗对社会动乱和人民的苦难较少反映,他们依附杖贵(如驸马郭暖),出入公侯之门,以诗歌互相酬唱或呈赠达官贵人。他们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擅长律诗,追求声律和对仗的工整,崇尚齐梁的绮丽诗风,但缺乏艺术的创造力。

    十才子之一的李益过了十年戎马生涯,所写边塞诗广泛流传,乐工常常被诸管弦。唐宪宗召为秘书少监。有《李君虞集》。李益的诗歌题材广泛,有边塞诗、宫怨诗、怀古诗、怀乡诗、闺怨诗等等,如大家熟悉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宫怨》、《江南曲》等,都是情真意挚的上乘之作。当然,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还是边塞诗,尤其是七言绝句,其境界之蕴藉,语言之隽美,音韵之流畅,确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是时大历诗坛中衰,白居易尚未登上诗坛,李益却以其风姿独具的“抑扬激厉悲离之作”驰骋其间。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称道:“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城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

    由于李益和王昌龄的边塞诗风格相近,前人往往将他们相提并论。并且有别于高适、岑参。高、岑擅长用七言古诗描写悲壮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气势雄浑奔放;李益和王昌龄则将笔触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着力写征人思乡的感情和安边定远的愿望,风格蕴藉有致。但相比之下,李益的边塞诗所表现的内容更为丰富,手法更含蓄,感情更深沉,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而且他也是七绝的能手。

    李益的边塞诗在思想内容上:最值得重视的是, 热烈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表现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豪放遒劲。

    如写部队凯旋而归的场面, 《度破讷沙》(其二):“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诗由惊起雁飞暗示战场归人,第三句点明时间,仍未写出这场在夜间进行的战争的紧张激烈程度。末句是使全诗灿然生辉的一笔,盔胄在朝阳下闪闪发光,与砂砾的反光交相辉映,象征战士们威武豪壮的英雄气概和满怀胜利的喜悦心情。如 《塞下曲》: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这首诗以汉代的马援和班超互相比较,表现了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马援曾被封为伏波将军,《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的话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班超曾被封为定远候,《后汉书·班超传》说,班超在边地年老思归,曾上书给皇帝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首 诗的头两句“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意思是说应该像马援那样,甘心死于边疆,不要像班超还希望活着回来。这两句表示为了国家愿意终生战斗在边疆的决心。第三句“莫遣只轮归海窟”,是说不要让敌人有一辆战车逃走。第四句“仍留—箭定天山”,用《旧唐书·薛仁贵传》的典故,薛仁贵曾在天山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使敌人全部投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这里的“仍留一箭射天山”,意思是说要留守在天山,随时准备迎战入侵的敌人。

        又如 《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1] [2] [3]  下一页


    Tag:诗词赏析诗词赏析范文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