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产品“内里”真假难辨即便真是碰到实实在在的促销活动,为此订购了大量家居用品,此后在等待商家送货上门时,仍然有一个需要顾客提高警惕的事,即辨别产品是否货真价实。“看到的样品与实际收到的货品大相径庭,是行业尤其是家具领域常发生的事情,很多非品牌的家具企业都是这么干的。”北京亚美特家具副总经理潘雪琪爆料说,这类厂家通过偷工减料或材料以次充好获得更高利润。作假一般都从细小的外面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零件入手。例如家具的铰链、小脚轮、螺丝钉等五金零件。明明在门店里看到的样品说明书上写着“进口件”,订制的货品上用的却是国产零件。可这一替换里面的利润率就相差不少,据记者调查,进口零件与国产零件的价格相差至少在20%以上。而如果在板材上做手脚,如样品衣柜上标明着是全实木,可收到的货品衣柜却是半实木办板材,在抽屉底部或柜体贴着墙的那一面全部是非实木的板材,这样一来也能获利不少,全实木材料和实木、板材各占一半相比,后者比前者的生产成本要少出30%以上。不仅是家具
产品“内里”真假难辨
即便真是碰到实实在在的促销活动,为此订购了大量家居用品,此后在等待商家送货上门时,仍然有一个需要顾客提高警惕的事,即辨别产品是否货真价实。“看到的样品与实际收到的货品大相径庭,是行业尤其是家具领域常发生的事情,很多非品牌的家具企业都是这么干的。”北京亚美特家具副总经理潘雪琪爆料说,这类厂家通过偷工减料或材料以次充好获得更高利润。
作假一般都从细小的外面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零件入手。例如家具的铰链、小脚轮、螺丝钉等五金零件。明明在门店里看到的样品说明书上写着“进口件”,订制的货品上用的却是国产零件。可这一替换里面的利润率就相差不少,据记者调查,进口零件与国产零件的价格相差至少在20%以上。而如果在板材上做手脚,如样品衣柜上标明着是全实木,可收到的货品衣柜却是半实木办板材,在抽屉底部或柜体贴着墙的那一面全部是非实木的板材,这样一来也能获利不少,全实木材料和实木、板材各占一半相比,后者比前者的生产成本要少出30%以上。
不仅是家具,木门、地板、橱柜等与木制品有关的家居产品也极易动手脚。都标价1000元的实木复合门,内容却并不一定相同。被两面木皮包着的门体可能是实木,也可能是密度板;可能整个门体都填上木板,也可能只是四周加了几根木方,甚至填的是碎木片乃至稻草。消费者看到的样品和实际送到家的产品所用的材料是否相同,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打算欺骗你。商报记者 王格/文 焦剑/漫画
“3·15”前夕 忙碌的家居企业
临近“3·15”,安静了一段时间的家居业又再次热闹起来。老总们召集媒体宣布新一年的诚信宣言、企业推出升级版的服务新举措、门店工作人员教导消费者如何辨别优质家居产品……各种与“诚信”和“服务”有关的活动和新闻事件接踵而至,不仅让记者们满城飞跑,也让许多消费者有眼花缭乱的感觉。
“‘3·15’,能不做向消费者表决心的面子活动吗?”、“平常都干什么去了,企业为何总是选择‘3·15’前夕来展现自己的品牌形象”、“是不是担心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被曝光?”,一时之间,尽管企业忙得焦头烂额,但京城却尽是各种质疑之声,业内外的舆论焦点一致瞄向一个方向,即认为多数企业都在利用这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作秀,由此避免成为消费者的投诉目标。
真的是在作秀吗?恐怕也不尽然,如果是品牌企业恰好在此期间举办一些市场推广活动,更不必怀疑,用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分会秘书长刘晨的话说,“对于品牌企业而言天天都是‘3·15’,对产品品质和诚信服务每一天都是严格把关,正因为它们这样才拥有了好口碑,有了好口碑的积累才成为消费者眼中的品牌企业。所以,它们根本不需要在‘3·15’这个消费者最敏感的日子作秀”。
如此看来,真正惧怕“3·15”的应该是产品有瑕疵、服务有漏洞的非品牌企业。因为它们经不起工商质监部门的临时抽检,经不起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为了避免在这一天被揪出来成为众矢之的,它们只有用一些有噱头的营销活动暂时转移消费者的视线,争取活得更长,在市场上捞取更多的利润。由此,人们可以猜想一下,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上,说不定就有哪个家居企业被曝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