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我也常常听到许多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是如何在家里这样重复一样活动的,他们常常表现出茫然,但这就是意志力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正是基于前面的那个起点,孩子在重复之中慢慢形成那种自制和自觉的能力,为孩子进入第二个阶段打下了基础。第二个发展阶段就是自发地选择自我训练的生活方式。在我们过去的传统观念中,在普通学校的纪律中,人们称纪律实际上是指在管制之下的一种状态,或者是一种受到禁止而不要动的状态,一种服从的状态。但是在我们这种自由中的孩子所形成的纪律是指:如果他们选择了一样事物,在对这个事物操作的阶段中孩子具备了具有创意地使用自己的能力,又拥有某种控制自我,和把握环境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统称为拥有自制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说的纪律。这意味着孩子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同时能够遵循现实环境的限制。在十二年的教育实践中,每一个参与这种教育的成人都能够发现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景:怎样在某种环境中控制自己,以便跟当时的氛围相一致,当孩子们去图书馆参观的时候不用老师叮咛,孩子们悄悄没声地进去,悄悄没声地出来;在孩子们参观博物馆的时
孩子意志力是怎样形成的,标签:育儿小常识,秋季育儿常识,http://www.laixuea.com我也常常听到许多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是如何在家里这样重复一样活动的,他们常常表现出茫然,但这就是意志力形成的第一个阶段。
正是基于前面的那个起点,孩子在重复之中慢慢形成那种自制和自觉的能力,为孩子进入第二个阶段打下了基础。第二个发展阶段就是自发地选择自我训练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过去的传统观念中,在普通学校的纪律中,人们称纪律实际上是指在管制之下的一种状态,或者是一种受到禁止而不要动的状态,一种服从的状态。但是在我们这种自由中的孩子所形成的纪律是指:如果他们选择了一样事物,在对这个事物操作的阶段中孩子具备了具有创意地使用自己的能力,又拥有某种控制自我,和把握环境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统称为拥有自制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说的纪律。这意味着孩子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同时能够遵循现实环境的限制。在十二年的教育实践中,每一个参与这种教育的成人都能够发现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景:怎样在某种环境中控制自己,以便跟当时的氛围相一致,当孩子们去图书馆参观的时候不用老师叮咛,孩子们悄悄没声地进去,悄悄没声地出来;在孩子们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知道什么时候询问什么时候安静;在参观糕点加工间的时候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靠近,什么时候远离……他们不用老师叮咛。这些都是意志力的一个结果。
在幼儿园里,有时候看见一个小孩儿,端起盛牛奶的容器往碗里倒牛奶,牛奶泼得满桌满地,老师在惊讶中听到孩子说:是我洒掉的,但是我会把它处理干净的。虽然他在动作上的控制力可能还未达到某种技能水平,但是在心理上所表现的状态是达到了一个水平,一个负责任的水平。他自己知道他需要透过自我训练的过程达到他所期望的状态。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说:孩子真正发展到了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顺从——意志力形成的第三个阶段。一提到顺从,经验总是告诉我们是小孩儿顺从大人,学生顺从老师,员工顺从领导,这是一种关系中的强制现象,使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顺从,不是我们所提到的意志上的顺从。实际上我们所指的顺从是生命对某种法则的顺从。
经历了第二个阶段后,孩子透过事物就感知到了某种与生命相连接的法则,能感觉到事物内部所运行的某种法则。每当孩子有意要做某些事的时候,那种力量就会进入到孩子的意识中,随着事物的发展,孩子就会遵循这种自然的法则。真正的意志力开始形成。
意志的发展是靠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进行的一个缓慢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服从是指与生命以及大自然的合作,是指生命力与现实环境的和谐发展。当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人们便很容易发现真理了。要发展到这一地步,必须完整地度过头两个阶段,否则就无法顺理成章地达到第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