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科技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10-14 10:03: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考察报告阅读:8892

    概要:待到谷口,谷地开宽,发育了两级平台。低级平台高出河面约20米,上部由红色砂粘土巨砾混杂堆积组成;下部由10余米高的古生代炭岩基座组成的。平台后缘砾径变小,少见巨砾(1米以上)。高级平台全由下古生界炭岩或泥炭岩组成的平坦开阔侵蚀平台,高出河面约40米以上,平台面基岩裸露,仅在后缘山坡坡麓,有少数灰岩崩积岩块。但在马哨坑谷口与马哨河谷地交汇处,发现4块巨大花岗岩块,叠加成桌状堆积体,鹤立于高级台面上,成为罕见的典型冰桌。 三 天目山冰桌是由4块不同大小的漂砾相互迭加而成的。其中相当于桌面的岩块,呈不规则的扁平体(4.8×3.4×1.3立方米),覆于3块巨砾之上,砾面上可同时容纳多人坐立。这块巨砾的原始轮廓,虽经长期风化剥蚀,外表已发育1厘米左右厚的风化壳,但其原始棱角依然可辨。恢复本来外形,原为沿节理崩落的岩块,这是冰流从上游驮运至此堆积的。相当于桌腿的3块巨砾(分别为3.5×2.35×2.1立方米,;2.8×1.8×1.7立方米,和1.7×1.2×1.1立方米,),支撑着桌面,它们

    科技考察报告范文,标签:考察报告范文,考察报告格式,http://www.laixuea.com

      待到谷口,谷地开宽,发育了两级平台。低级平台高出河面约20米,上部由红色砂粘土巨砾混杂堆积组成;下部由10余米高的古生代炭岩基座组成的。平台后缘砾径变小,少见巨砾(1米以上)。高级平台全由下古生界炭岩或泥炭岩组成的平坦开阔侵蚀平台,高出河面约40米以上,平台面基岩裸露,仅在后缘山坡坡麓,有少数灰岩崩积岩块。但在马哨坑谷口与马哨河谷地交汇处,发现4块巨大花岗岩块,叠加成桌状堆积体,鹤立于高级台面上,成为罕见的典型冰桌。  

        

    三  

        

      天目山冰桌是由4块不同大小的漂砾相互迭加而成的。其中相当于桌面的岩块,呈不规则的扁平体(4.8×3.4×1.3立方米),覆于3块巨砾之上,砾面上可同时容纳多人坐立。这块巨砾的原始轮廓,虽经长期风化剥蚀,外表已发育1厘米左右厚的风化壳,但其原始棱角依然可辨。恢复本来外形,原为沿节理崩落的岩块,这是冰流从上游驮运至此堆积的。相当于桌腿的3块巨砾(分别为3.5×2.35×2.1立方米,;2.8×1.8×1.7立方米,和1.7×1.2×1.1立方米,),支撑着桌面,它们虽具不规则形,但外部轮廓已受一定程度的磨损,并有一些平滑面,也经过风化剥蚀,发育较厚的风化壳。我们认为,由这4块巨大砾组成的桌状堆积体,应属冰流搬运的漂砾所组成的典型冰桌。在冰桌右前方3~4米远处,另有2块1米左右的漂砾散布。除此6块之外,别无其它。  

      6块巨大漂砾,均系外来的花岗岩类岩石,这类岩石产地,与冰桌堆积地点,近者相距4~5公里,远者可达10公里以外。这种巨大砾块由什么外力将其运至高级平台面上,并使它们迭加成桌,且又选最大一块扁平岩块为“桌面”?我们认为除冰流搬运外,很难  

    以其它外力作用来解释。  

      这种现象,可能说明冰流流至谷口,已接近消融区的尾闾部分,冰层厚度大大减薄,将大量物质堆放在低级平台上。当冰流供给偶有增多,水面上升,这时,部分冰流连同搬运物质一起,外溢到高级台面,当冰量供给恢复正常,冰面下降,高平台上的溢冰消融,  

    由表碛和里碛迭置而成天目山冰桌。  

        

                 四  

        

      天目山冰桌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第四纪古冰川与古气候均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澄清多年来一直争议本区有无冰川发育的问题。  

      我们研究过第四纪冰期中我国雪线高度,发现古雪线是向东递降的;我们又分析过气候资料,又发现现代高空气温零度层分布也是由东向西增高。现代雪线、现代云杉、冷杉林下限及常绿阔叶林上限等,均具有向东倾斜的分布规律。这一分布规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别是巨大的东西向山脉,集中在西部,它们已成为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冰洋等强大寒潮南下的主要屏障,迫使寒潮路线向东部沿海平原地区集中、压缩,致使广阔空间的寒冷气流,被压缩在很窄的范围内通过,因而使东部沿海地区寒流加强,很多寒冷气候指标(如寒温带针叶林、冰缘动物群、黄土和冰缘冻土等)的界线,都比国内外同纬地区偏南。加之天目山地区又比长江下游其它山地更接近海洋,即使在盛冰期中,海面下降、陆地扩展、天目山距海较远的情况下,它还是比庐山等山地易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因而降水条件无疑比别的山地优越。在寒潮加强、降水条件又较优越的有利情况下,当盛冰期来临、气温急剧下降时期,天目山地区应有率先发育冰川的可能性。  

    (博士教育网www.laixuea.com欢迎您投稿)


      例如更新世中,上海(现今气温15°C左右)、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生长云杉、冷杉林,气温降到3~6°C(云杉冷杉生长在年均温为0~9°C地区)时,那么天目山顶峰气温由8.8°C下降到-1~-4°C(即0~-6°C)。这一温度值,与海洋型冰川雪线附近的气温值一致。然而云杉、冷杉林生长,一般反映盛冰期前后的气温条件,而不代表最酷冷的盛冰期,最冷期只能生长干草原或苔原植被,平均气温比今降低12~15°C。以此计算,天目山顶峰的气温低到-3~-6°C以下,特别是天目山降水条件又较优越,更加促使气温下降的幅度。天目山冰桌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这个地区在第四纪中期确实发育了一定规模的山岳冰川。当时雪线的高度与现在保存的800~900米冰斗底部标高是一致的,冰流的末端最低下达海扰200一300米谷地中,也是完全可能的。马哨坑谷口海拔320米,正处于冰流下达高程范围之内,故冰桌的存在,确是自然界的正常产物。  

    上一页  [1] [2] [3] 


    Tag: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范文,考察报告格式报告汇报 - 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