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2)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参考答案:4.(3分)B(数:责备,列举罪状)5.(3分)C(③说明张春的军事谋略很受赞赏,④是说张春的官职变迁情况)6.(3分)B(关内百姓为他诉冤在“王在晋劾春嗜杀”之后)7.(10分)(1)只是一定要做些对边疆有益的事情,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且尽自己的职分的。(译出大意给2分;“济”“区区”“所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张春)在古庙居住,穿戴着原来的衣帽,最终不丧失臣子的气节而死。(译出大意给2分;&ld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阅读答案及翻译,标签: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知识,http://www.laixuea.com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2)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参考答案:
4.(3分)B(数:责备,列举罪状)
5.(3分)C(③说明张春的军事谋略很受赞赏,④是说张春的官职变迁情况)
6.(3分)B(关内百姓为他诉冤在“王在晋劾春嗜杀”之后)
7.(10分)(1)只是一定要做些对边疆有益的事情,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且尽自己的职分的。(译出大意给2分;“济”“区区”“所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张春)在古庙居住,穿戴着原来的衣帽,最终不丧失臣子的气节而死。(译出大意给2分;“服”“故”“迄”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辽西全部失守,廷臣集议急需卫边之才,把他提升为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的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张春筹划有方略,事情理顺了百姓不困苦。屡次转任副吏、参政,仍任原官。天启七年,哈剌慎部长汪烧饼带领他的徒众到桃林口刺探,张春指挥守将擒获三个人。汪烧饼叫开关门愿意受罚,张春等人责备他,汪烧饼等发誓不敢背叛。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被流言迷惑,弹劾张春好杀人。张春写出揭帖辩驳,关内的百姓也为他诉冤。王在晋又告发他勾结宦官克扣粮饷,因而被革职,交给司法官审判。次年,司法官说张春被告发的罪行没有实据,于是释放了他。崇祯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用张春为永平兵备参议。张春说:“我已经把自己交给这座城池,不敢丝毫有所逃避。只是一定要做些对边疆有益的事情,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尽自己的职分的。”于是说军事机密不可泄露,请求皇帝召见,当面陈述用兵策略,皇帝答应了他。进殿对答后,皇帝多次称好,升他任参政。不久他偕同众将收复了永平等城,按功劳加官太仆少卿,仍然掌管兵备之事,等候巡抚有缺才推举补用,因为他在朝廷没有靠山。永平在兵火之后,街巷破败,张春尽心安抚,百姓更加感激他。崇祯四年八月,清兵包围了大凌河新城,皇帝命令张春监督总兵吴襄、宋伟的部队飞驰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