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注:①觇(chān)卒:密探。觇,窥视。 ②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臣民提出谏议或申述冤情,在朝堂外设置的鼓。 ③三法司: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④鞫(jū):审讯。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 怙:依仗 B.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 辟:征召 C.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 秩:官品D.人亦莫敢以一艺目之 目:看待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达遂以闻会三法司 以勇气闻于诸侯D.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参考答案:www.laixuea.com8.【答案】B 【解析】 辟:君主9.【答案】A 【解析】 A项两个“而&rdquo
节选自明·张弼《义士杨景和埙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标签: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知识,http://www.laixuea.com注:①觇(chān)卒:密探。觇,窥视。 ②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臣民提出谏议或申述冤情,在朝堂外设置的鼓。 ③三法司: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④鞫(jū):审讯。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 怙:依仗
B.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 辟:征召
C.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 秩:官品
D.人亦莫敢以一艺目之 目:看待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达遂以闻会三法司 以勇气闻于诸侯
D.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参考答案:www.laixuea.com
8.【答案】B 【解析】 辟:君主
9.【答案】A 【解析】 A项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B项第一个“其”代词,代袁彬,第二个“其”是表揣测的语气副词;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为“把”;第二个“以”也是介词,“凭”;D项第一个“然”是助词,用作形容词的词尾,表示状态,第二个“然”是代词,这样。
参考译文1:
天顺年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恃宠骄横,凡是与他意见不合的人,他就唆使密探暗中罗织罪名,逮捕、拷打他,遭刑讯者即使被冤枉,明知他没有任何证据也不敢反抗。因此他权倾一时,说话的人都噤若寒蝉。他的同僚袁彬正直不屈,于是门达用重案陷害,严刑拷打,罗织罪名定案。朝廷内外的官员都认为袁彬冤屈,(但)没有人敢站出来打抱不平。
京城里有一个叫杨埙的人,本是一名戍边的战士。他平素并不认识袁彬,却为他上书说:“正统十四年,皇上身陷沙漠,朝廷大臣都跑散逃生,只有袁彬一人,(虽然)只是一个校尉罢了,却能保护皇上的人身安全,饱受艰辛困苦。等到皇上驾还重新称帝,授予其官职作为报酬,大家都称赞。现在没有人奏报弹劾,不料却被投入监狱,饱受拷打,先判定罪名,然后才以律法条文胡乱强加,司法部门虽然知道他冤枉,(但)怎么敢辩驳澄明呢。陷害袁彬于死地,虽然只是一个人,然而有伤刑罚的公正和道义的公平,人人都没有自我安全感了。我乞求把袁彬等人交给皇上来审查,希望澄清事实真相,(让)死的人没有遗憾,活着的人也安然。我本是一个贫民,没有俸禄官品,(但)看见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仍要)冒死上书。”于是他打起登闻鼓来进言,仍被送交锦衣卫狱。
门达因此想全部铲除异己,于是暂缓处死杨埙,让他诬告是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杨埙假装允诺他。门达于是把这件事上报、并召集三法司,在午门前审讯,杨埙于是秉公陈述事实,他说以前所说的一切都发自自己的本意,和李贤没有一点关系。门达的诡计因此不能得逞,但是袁彬还是被降职罢黜,他的宅第都被毁坏了。
不久,英宗逝世。进言的人弹劾门达的罪行,列举杨埙的案件为例证。门达被贬死于南丹,袁彬恢复了旧职,代替门达总管锦衣卫事务。成化初年,编修《英宗实录》,把杨埙称作“义士”。
杨埙字景和,他的祖先是某个地方的人。他的父亲是个漆匠。宣德年间,曾经被派遣到倭国传授金屑画漆的方法,以后回国,杨埙于是就学习这种本领,却能独出心裁,把五色金钿并用,不只是照老方法单纯用金色,所以物件的色彩各自相称,天真烂漫,倭人看见了,也咬着手指头,啧啧称赞,认为这是不可企及的。由于他天资聪颖,(虽然)对于书法诗格不怎么研习,却往往能达到妙境,所以他的技艺也出类拔萃。他既不避让权奸,做出上文所述的这样的义举,人们不敢用一门技艺看他。有个想要授予他官职的人,他不就职,于是就隐于技艺以孤高自守。
华亭张弼议论说:义,就是不是自己的事而去做,做的事合乎天下公论啊。去做虽然符合公论,但带有私情去做,那么这又是不义了。像杨埙,和袁彬没有恩情,和门达没有嫌隙,他又不是谏官,要完成职责。只是因为被众人的议论所激励,挺身而出而陷身虎口,他没有死是很侥幸啊,怎么这样勇于做仁义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