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编造寓言故事 形象说明问题—— 庄子《逍遥游》赏析

    时间:10-14 10:26: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诗词赏析阅读:8726

    概要: 有了大鹏与蜩及学鸠两种形象,接下去作者便就此发表议论了,但也很少用抽象的议论语,而是出以比喻和各种奇异的传说。“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腹 犹果然;适百里者,宿 舂 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 ” 到近郊的林野去,只消三顿饭,转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 。 去百里之遥的人,前一夜就要舂米储粮了 。 去千里之外的人,就要积三个月的粮食了。这几句是以行路打比方,走的越远,积粮越要多。所以大鹏就要有九万里厚的风。 “适” 是去往。 “莽苍” 指近郊的林野。 “果然” 是形容肚子很饱。 “宿” 是隔夜。 “舂” 是捣米。 “之二虫” 指蜩与学鸠, “之” 是代词,意同“此”。庄子批评蜩与学鸠 “又何知” ,即不了解什么。因此导出一个结论: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知”即“智”,指才智。“年”指寿命。小智见识浅,认识不到大智所了解的东西,短命的事物,了解不了长命的事物的经历。 “奚” 是何的意思。为什么知道是如此呢?下面便举例说明 : “

    编造寓言故事 形象说明问题—— 庄子《逍遥游》赏析,标签:诗词赏析范文,http://www.laixuea.com

        有了大鹏与蜩及学鸠两种形象,接下去作者便就此发表议论了,但也很少用抽象的议论语,而是出以比喻和各种奇异的传说。“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腹 犹果然;适百里者,宿 舂 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 ” 到近郊的林野去,只消三顿饭,转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 。 去百里之遥的人,前一夜就要舂米储粮了 。 去千里之外的人,就要积三个月的粮食了。这几句是以行路打比方,走的越远,积粮越要多。所以大鹏就要有九万里厚的风。 “适” 是去往。 “莽苍” 指近郊的林野。 “果然” 是形容肚子很饱。 “宿” 是隔夜。 “舂” 是捣米。 “之二虫” 指蜩与学鸠, “之” 是代词,意同“此”。庄子批评蜩与学鸠 “又何知” ,即不了解什么。因此导出一个结论: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知”即“智”,指才智。“年”指寿命。小智见识浅,认识不到大智所了解的东西,短命的事物,了解不了长命的事物的经历。 “奚” 是何的意思。为什么知道是如此呢?下面便举例说明 : “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朝菌” 是朝生暮死的菌,经历不了一昼夜,所以不知道黑夜和黎明。 “晦” 指夜。 “朔” 指旦,天亮。 “蟪蛄” 一名寒蝉,旧说认为这种昆虫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经历不了一年,所以不知道春秋,这就是小年者。 “冥灵” ,或说是大树,或说是大龟。楚国的南部有冥灵这种东西,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就是说它以一千岁为一年 。 上古有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就是说它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这是大年者。 “彭祖” 相传是尧的臣子,活到商代,年七百多岁。七百多岁似乎很长了,但比起冥灵、大椿来,又是小巫见大巫。所以作者慨叹彭阻不过活了七百多岁,却以长寿著称,浅识的世人把他看作长寿的榜样,希望能比得上他,不是很可悲么? “久特” 指长寿特出。 “匹” 是相比并之意。

        下面引汤问棘一段话再重复申明小大不相及的意思。 汤之 问 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汤” 指商汤王, “棘” 是人名,传说为汤的大夫。汤问棘这段话所写与前文关于大鹏和蜩及学鸠的描写大体相同。 “穷发” 指不毛之地。 “修” 指长度。 “羊角” 是旋风名。 “绝云气” 是说冲越云气之上。 “斥鴳” 指小鸟, “斥” 同“尺”。 “仞” 是高度单位,有七尺和八尺两说。这段话特别明确地指出斥鴳把它飞不过数仞之高,也看作 “飞之至” ,即飞翱的极至,并笑话大鹏那样高飞远行往哪里去呢?庄子点明这就是小大之辩,即小智不及大智, 浅 识的人不能了解高深的东西。

        下文由自然领域移到人事范围,以自然无为之道为衡量标准,从名教社会中人物讲起,逐次引出道家所主张的至人、神人、圣人的高境。“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知效一官”指才能能胜任某一方面职务,“行比一乡”指行为能保护一乡之地。“比”同“庇”;“德合一君” , 指 德行能合一个国君的心意,“而征一国” , 指才能可以取得一国人的信任。“而”读为“能”做才能解。“征”做信解。“其自视也亦若此矣”,是承上文斥鴳笑大鹏的话说,这四种人自视其所为为高也就像斥鴳把数仞之飞看作飞之至一样。“若此”的“此”,指斥鴳。这四种人为一等,完全陷入世俗名教社会的观念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诗词赏析诗词赏析范文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