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作者】陈祖美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①。 熏笼玉忱无颜色②, 卧听南宫清漏长③。赏析 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一组《长信秋词》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根据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几年有关论著的推考,大致可知他的生年在公元六九〇至六九八年之间,卒年在七五七年前后,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三十多岁始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曾两次被贬,这组诗五首当写于天宝年间(742—756),第二次被贬之前。本诗为组诗的第一首。 “长信’’原是汉代宫殿名,太后所居。《三辅黄图》三记载:“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后宫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宫殿皆以长信、长秋为名。”汉代雁门郡楼烦班况女、班彪姑,成帝时选入宫为婕妤,史称班婕妤。婕妤,是汉代女官名,武帝时设置。据《汉书·外戚传序》记载:“婕妤视上卿,比列侯”,地位很高。班婕妤曾被宠信,后为赵飞燕所谮失宠,惧谗主动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成帝死后充奉园
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标签:诗词赏析范文,http://www.laixuea.com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①。
熏笼玉忱无颜色②, 卧听南宫清漏长③。
赏析
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一组《长信秋词》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根据新旧唐书本传及近几年有关论著的推考,大致可知他的生年在公元六九〇至六九八年之间,卒年在七五七年前后,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三十多岁始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曾两次被贬,这组诗五首当写于天宝年间(742—756),第二次被贬之前。本诗为组诗的第一首。
“长信’’原是汉代宫殿名,太后所居。《三辅黄图》三记载:“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后宫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宫殿皆以长信、长秋为名。”汉代雁门郡楼烦班况女、班彪姑,成帝时选入宫为婕妤,史称班婕妤。婕妤,是汉代女官名,武帝时设置。据《汉书·外戚传序》记载:“婕妤视上卿,比列侯”,地位很高。班婕妤曾被宠信,后为赵飞燕所谮失宠,惧谗主动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成帝死后充奉园陵。乐府《婕妤怨》、《长信怨》均咏此事。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亦是与此有关的一组宫怨诗。
作为宫怨诗,这一首是很有特色的。“金井”,“珠帘”、“熏笼”、“玉枕”等皆宫中华贵器物,同主人公索漠孤苦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这位失宠宫人的内心痛苦,给读者的印象是深刻的。如将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西宫秋怨》对读,则感受更深。《西宫秋怨》曰:“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不论南宫的器物如何华贵,也不论西宫的美人如何妆丽色艳,到头来卧听宫漏、空悬明月,君王未必临幸。这就是古代宫人普遍的可悲命运。
沈德潜《唐诗别裁》四称王昌龄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谓之唐人骚语可。”这一见解极为深刻。王昌龄的绝句主要表现四方面的内容:即边塞、离别、闺怨和宫怨,尤以后二类的分量较重。追根溯源,历来的闺怨诗也好,宫怨诗也好,无不包含作者自身的殷忧。王昌龄自谓“久于贫贱,是以多知危苦之事。”(《上李侍郎书》)宫中的令人同情的“危苦之事”就是宫女特有的精神痛苦。王昌龄的宫怨诗所揭示的宫女所受的精神折磨,正是腐朽的宫廷制度和所谓“明主”、“君王”一手造成的,所以他的宫怨诗有很高的认识意义和思想价值。
从艺术上看,这首诗不够含蓄,从而使它的思想容量受到限制,让人感到这个宫女只企望君主的临幸,因而它的牢骚说穿了不过是一种被遗弃的“幽怨”而已。
注释
①金井;饰有雕栏之井。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②熏笼: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
③清漏:精是古代计时器,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其 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①。
赏析
王士禛在《唐人万首绝句选》里,推出四首作为唐人绝句的压卷,王昌龄《长信秋词》的第三首就是其中之一。此诗首句当取意于南朝梁代诗中的“奉帚长信宫,谁知独不见”(柳恽《独不见》、“班姬失宠颜不开,奉帚供养长信台”(吴均《行路难》之五),并有所发展,意谓嫔妃失宠后,天一亮就要起身充作洒扫之役。第二句中的“团扇”,其典出自班婕妤《怨歌行》,谓秋凉后,扇即弃置不用,喻妇女之被弃。“徘徊”,是说自己只能与被弃的团扇为伴。这里似可引申为心神不定,从而体现失宠者的精神痛苦。
上一篇:皇甫冉《送王司直》赏析
- 《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相关文章
-
- 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
- ›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赏析
- ›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赏析
- ›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四)》赏析
- ›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赏析
- ›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赏析
- › 王昌龄《西宫春怨》赏析
- › 王昌龄《春宫曲》赏析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
-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