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地段多位于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上游的宽缓河谷区,主要为牧区或半牧半农区,这些河谷地带是当地藏族村落、牧场、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当地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草场普遍过载,畜草矛盾十分突出。一系列高坝建起来后,坝上河谷区将淹没大片草场,会导致鼠害的迁移以及畜草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地处高寒草原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习俗,移民安置较内地更为困难。这是工程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估中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均为藏传佛教文化背景深厚的藏族聚居区,千百年来,藏族民众视他们居住的青藏高原为高洁神圣之地,神山圣湖已成为藏族文化的载体,对神山圣湖的崇敬和朝拜成为永久的固定仪式,禁忌对赋予神圣宗教意义的自然体和自然生物进行改变、破坏和伤害。这种宗教传统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长期以来对保护高原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创造了与高原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民族文化。 西线工程势必要对藏族民众视为神灵的一些山峰、湖泊、河流、森林、草原进行重大
2017年长江上游水环境问题调研报告(一),标签:调研报告怎么写,调研报告格式,http://www.laixuea.com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地段多位于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上游的宽缓河谷区,主要为牧区或半牧半农区,这些河谷地带是当地藏族村落、牧场、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当地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草场普遍过载,畜草矛盾十分突出。一系列高坝建起来后,坝上河谷区将淹没大片草场,会导致鼠害的迁移以及畜草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地处高寒草原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与生活习俗,移民安置较内地更为困难。这是工程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估中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地区均为藏传佛教文化背景深厚的藏族聚居区,千百年来,藏族民众视他们居住的青藏高原为高洁神圣之地,神山圣湖已成为藏族文化的载体,对神山圣湖的崇敬和朝拜成为永久的固定仪式,禁忌对赋予神圣宗教意义的自然体和自然生物进行改变、破坏和伤害。这种宗教传统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长期以来对保护高原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创造了与高原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民族文化。
西线工程势必要对藏族民众视为神灵的一些山峰、湖泊、河流、森林、草原进行重大改变,开渠打洞、削山堵江、损毁植被。同时还要对一些宗教建筑、宗教设施进行拆除、搬迁、重建,这些都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众带来冲击。一旦激化矛盾、引发冲突,就会成为影响民族团结与国家安全的大事。
4.2从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握宏观决策
南水北调西线这样的超大型工程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极为巨大,许多影响甚至难以在前期的科学论证中加以预料和确认,而且工程一旦实施,产生的后果就无法逆转,所以宏观决策的把握就尤为重要。
西线工程在论证中,把我国北方缺水作为主要理由,但缺水和大区域调水在逻辑上和经济有效性上并无必然联系,而在部门的或强势集团的利益驱使下,大工程带来的大投资很可能会成为主要的追求目标;或者在征服自然、改造山河的“大跃进式”非理性观念支配下,用大工程来显示自我中心意识或权力意志成为一种传统的喜好。因此缺水就必然要大区域调水,成为了一种基本的或习惯性的思路或导向。“能以综合代价最小、综合效益最大的原则解决缺水问题的最佳方案是什么”,这样一个真正的科学决策命题,变成了“大区域调水作为既定的工程目标如何解决缺水问题”,这样一个非科学决策命题。
西线工程是否可行,应该从调水区、受水区的总效益及综合环境影响来评价,如果总效益为正,局部损失能得到有效的补偿,那么工程也是可行的。但恰恰是在整个西线工程的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上仍然存在重大疑问。
例如:一方面,不同部门作出的缺水量估算存在巨大差异,在以需定供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导致高估需水量,助长对水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高估可调水量,西线工程计划调水170亿m3,而据独立专家的计算,实际可调水仅100亿m3,相差甚远,工程面临无水可调的问题。就算目前规划的调水量是可靠的,按工程规划也只能满足未来五十年的缺水需求。而且从技术上看,西线调水入黄河谷地,解决不了西北内陆流域的缺水。据水利部部长汪恕诚透露,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成本高达每方水20元,而仅是海水淡化成本就有可能在近二十年内降到每方水3元以下。如此高成本的大区域调水,将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而南水北调不是福利性公益性事业,国家无法长期大量补贴。与此同时,我国单位产值的水资源消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节约空间巨大,节约的水资源量可满足相当一部份缺水量,且成本远低于大区域调水。
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本属半湿润区,许多严重缺水的现象与生态恶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人类不适当的活动所致或是体制性的原因。例如,包括罗布泊在内的新疆许多湖泊的干涸或萎缩,黑河流域的断流与沙漠扩展等,都是因过度农垦,大建水库、大量截水所致。天津及华北地区的缺水,也与不恰当的海河治理工程中,开挖多条人工河道让海河支流直接入海,造成水资源的分配失调有重要关系。如果不认真反思许多失败的大型工程的教训,而是以新的错误去代替旧的错误,迷信既不能治本而又带来更多新问题的大区域调水,将形成恶性循环。
5.一些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形势日益严重,已成为公众与社会的普遍担忧和关注焦点。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已提出了许多要点,例如:政府的监管责任、水域管理体制的改革、信息的公开与披露、项目规划的管理与控制、公民的参与、通过加大处罚来提高违法成本、水环境受害者的法律援助与司法救济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